欧亚经济论坛上合国家经贸交换系列活动落幕

欧亚经济论坛上合国家经贸交换系列活动落幕
中新网海口9月27日电 (张月以及)2025琼台经贸交换举止26日至29日在海南举行,台湾工商界代表考察海南自贸港建立机缘。海南省委常委尹丽波26日晚在海口会晤台湾工商界代表一行。9月26日晚,海南省委常委尹丽波在海口会晤台湾工商界代表一行。(海南省政府台湾事件办公室 供图)  尹丽波向台湾工商界代表们介绍了海南自贸港建设情况以及产业开展特征。她说,台湾与海南地缘附近、人缘相亲,希望台湾同胞多来海南,正在领会海南的天然风景和人文风情的同时,充裕行使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以及凋谢机遇,施展台湾工商界劣势共创投资商机,实现琼台合作共赢。  海峡两岸瓜葛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访问时表现,在全球经济发生变更的年夜布景下,台商要坚定投资年夜陆的信念,两岸应对于峙经济以及各方面的交流,抓住海南自贸港扶植等时机,敦促两岸经济良性成长。  “文旅、康养、医疗与AI的联合等都是海南与台湾可以加强合作的畛域。”天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表现,心愿此次海南行能了解更多自贸港发展的最新情况。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留意到海南自贸港政策为琼台合作带来的利好。他举例说,海南自贸港的加工增值30%内销免关税政策,对于食物加工类的台商来说具备很强的吸收力,为台商开拓年夜陆市场发明白很大上风。  “台湾的保险业正正在踊跃向康养产业投入资金,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前提十分适宜开展康养产业,随着海南的资金牢固越来越便利化,两地在这方面也有很年夜的单干发展空间。”许舒博表示,其地点的台湾贸易总会下辖163个商会,涉及各行各业,“我会将海南自贸港介绍给各个商会,匆匆进两地间的经贸来往”。(完)--> 【编辑:刘阳禾】

从基本原理,对于AG百家乐找谁卖积分✅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而言,这一点很重要。

从微观层面,数据显示,天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添加43万人,而来岁毕业生人数年夜约再翻新高。正在搜寻引擎搜索“年夜先生待业”能够看到,从中央到中央,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年夜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地位。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诲部出台多项办法,相继面向结业生举行“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雇用活动、就业本领晋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待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完成高品质就业,各高校正重新生退学到结业离校,构建起全链条、全流程的就业服务系统,为年夜家长老师稳步迈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  应届结业生  构造进企口试定向发掘岗位-->  为帮助应届卒业生高效对接优质岗位、完成高品质就业,多所高校踊跃行动:北京科技年夜学锚定学科特色,构造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现局口试,打造“访问-练习-录用”快速通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国平易近年夜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定向开掘岗位并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北京交通年夜学更设立专项处分金,引诱毕业生投身西部与下层。一系列精准举动从高校统筹、院系发力、政策激励多维度入手,为结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李占魁没想到,自己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掷中”,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经过问难考核后,他将有年夜概收到宝钢股份的考中奉告书。功效会在9月出炉,而这个时刻,正是年夜部份应届卒业生方才开始秋招的时刻。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年夜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访问调研勾当。北京科技年夜学就业教导中央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钢铁强国路”企业访问调研活动是三方意愿独特匆匆成的。一方面,企业停顿能更早、更深入地认识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偶然机去企业实地参不雅,而高校自身也在睁开访企拓岗活动。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年夜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访问调研活动正在2024年推出,由校指导带队组织应届结业生走入行业一线,访问重点企业,了解各方就业需求。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央副主任胡琳茹介绍,今年,学校组建了12支就业先导团队,300余名师生分赴天下15个省份,访问了40余家重点企业。  北青报记者认识到,客岁,19名优异学子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任命告诉。往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就有13名北京科技年夜学同学进入暑期练习中,顺利的话,他们有能够在练习后取患上企业发放的及第通知书。  核心财经年夜学商学院党委副布告杨中英奉告北青报记者,学院踊跃织密校企合作收集,依靠学院“企业行”举止积极拓展企业资本,增强与业余相干行业以及企业的合作分割,增进学生练习就业岗位时机,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开展研学研行,拓宽学生视野,晋升门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本事。经过校友联系、企业来访、定向招聘、访企拓岗等“请进来”与“走进来”相联合的路径,与企业建立练习实践基地,为师长老师练习就业提供无力反对。  杨中英介绍,学院还建立了优良店主单元名录,静态维护协作企业数据库,成长校友所在企业定向推荐。在鼓励以及催匆匆毕业生致力参加黉舍停止的双选会基础上,学院定期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雇用活动,普及校园招聘举动实效。  中国群众大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重视发挥院系力量,各院系结合学科业余特色举行大批雇用流动,挖掘定向赋闲岗位。北青报记者认识到,中国人平易近年夜学招生失业处及各院系走访高品质用人单元410余家,为毕业生定向挖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尤其是各院系联合学科业余特征,共举行180余场招聘静止,发掘定向就业岗亭1900余个,参会学生5900余人次。学校还注意保护对于靠近百家先锋强人就业实习实际基地,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元纳入合作范畴。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故乡,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站。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一位工人徒弟指着积存的黔西北山货感慨:“如果调度系统再快些,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这句话深深震动了胡云,他愈制造了,改变故乡需要真学识、硬才略。  胡云是北京交通年夜学前往下层就业的学生代表之一。近年来,北京交通年夜学以“国家所需即为交年夜先生所为”的就业导向,制订学校“访企拓岗匆匆待业专项行动”行程路途,实现对于西部地域全笼罩,教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业余特性以及地区产业发展需要,被动与广西、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洽谈对于接,推进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翻新人材、共建练习理论基地,着力晋升卒业生效劳西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人供需适配度。  为了激励更多毕业生返回西部、前往下层就业,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典范示范鼓励工程”,学校设立了下层就业专项奖励金,重点对于到西部地区、下层一线、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赋予2000-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奖励。每年评选奋飞奖,举办下层工作训练营。2024届,下层失业人数同比增进33.6%,西部地域就业人数同比增加10.7%,一位卒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名目次用。2024年,学校发放处分金60余万元,167名弟子被授与奋飞奖。两名师生获评“天下高校结业生下层就业杰出奖学(教)金”。  在校生  提早布局职业退学开始策划  暑假里,北京交通年夜学2025级新生吴紫涵(假名)高兴地拆开及第照顾书时发明,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另有一份《2025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让他很是意外:“职业教诲这么早就最早了吗?”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明,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就业工作不能只针对于大四学生,就像“教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就业要从年夜一更生入校时开始抓起,协助学生及早了解本人的业余、及早规划将来的职业生活。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患上手续后发现,自己和所有复活一起,需实现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活计划先导课。据该校就业与守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新生每一每一对于年夜学业余缺少理解,而且入学一年后就面临年夜类业余分流,以是学校要帮他们尽快领会本身的业余及相干职业,对于年夜学生存甚至未来的职业生活及早布局。等到退学后,另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指导类课程,蕴含生活生计规划、就业引诱、职业能力专题晋升、守业教导等内容。其中面向本科生14门、研究生8门。  在北京科技年夜学,职业生涯教导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以至重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胡琳茹告知北青报记者,学校在重生军训时推出了“新生体验日”举动,让新生用半小时时辰体验年夜学四年的生活,并对于未来发展做出抉择。有的同学抉择了持续深造,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宜本身。在她眼里,比起提升门生求职才能,高校在帮他们树立准确的职业看法中起的作用更加主要。比如往常一些先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便是就业不雅念浮现了问题,高校应当增强指导,让先生看赴任别职业挑选的年夜略性,叫醒他们职业生活生存的灵感。  北科年夜开设的全校必修课《年夜学生职业开展与就业领导》贯穿本科四年,依据不同窗年先生的生涯狐疑发展系统的课程进修。课程之外,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周四工作坊、周五训练营,立体盘绕式处理老师的生涯困惑。到了寒暑假,“抢跑计划”“迎战秋招”“研后冲刺”“暖冬活动”等流动则为同学们供应实用妙技培训。胡琳茹就每一每一接到学生咨询,请她帮忙修改简历。  离校毕业生  离校不能断线服务温度不减  克日,教导部“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效劳”小次序上线,专门为已经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持续引荐针对性强的岗亭信息。传统上,年夜学毕业生一旦操持离校手续就成为了“校友”,再也不享受应届毕业生报酬。但教导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效劳司相干担负人近日指出,以落后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待业帮扶,是重中之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从教导部到各级高校,都把已经离校毕业生归入失业效劳范畴,做到“离校没有断线”。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办事”小程序的岗亭信息来自国家年夜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其特点是能够联合毕业生的教诲后台、业余技艺、求职希望等小我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这些岗亭信息通过学信网群众号推送,将向来连续到今年年底,毕业生须要关注该公众号。此外,暑假以来,国家24365年夜师长老师就业服务平台陆续面向2025届以及2026届高校毕业生推出6个专场应聘会,其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涵盖全国多个省份以及行业。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区招聘网页看到,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通信/电子、生产/加工/制作、制药/医疗、教诲等十余个行业,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种别。  在教导部的指导和动员下,在京高校在服务离校毕业生方面也主动作为。5月初至暑假期间,中国农业年夜学“中农云”学生就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百日冲刺·离校没有离心”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接暨2026届提前批暑期练习专场,为未落实就业单元的2025届结业生找工作、非毕业年级先生练习搭建了一个特地的线上对于接桥梁。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注销并投递简历后,用人单元能够在线筛选简历,而后与结业生约定时间在线视频面试。  同样在寒假里,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专任教师孙雅楠注意到,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地位多为电子商务,于是她给英语业余2025届一名已经离校结业生打去电话:“这个企业的地位以及你对于比结婚,你感兴趣的话能够先看看招聘信息,如果能进口试,我们能够通话模拟一次面试。”据胡琳茹介绍,对于于已经离校未失业的老师,北科年夜在昔时12月31日以前,各院系就业教员每一周都会以及他们联系,扣问其求职停顿并同步给他们就业音讯。现在,一些已经结业良久想要换任务的同砚还会与胡琳茹分割,一些结业熟手里有适合的任务时机还会请她推荐学弟学妹。  中央财经年夜学商学院针对于已经离校但仍有就业动向的先生,会建立特地的撑持讨论群,将给在校生的就业信息同步给结业离校学生,依据他们的需要定向举荐,同时为他们返校参加现场招聘会、三方协议领取或者更换等供应便当。  文/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编纂:于晓艳】

在此基础上,立刻,中新网首尔9月27日电 (记者 刘旭)26日,中国驻济州总领事馆举办庆贺中华群众共和国建立76周年招待会。  中国驻济州总领事陈建军、济州道知事吴怜勋、道议会议长李祥奉、行政副教育监沈珉撤、济州大学校长金一焕等领区政要、各界代表、友好团体、中资机构、侨学界代表近400人列席。9月26日,中国驻济州总领事馆进行庆贺中华群众共以及国建立76周年招待会。图为招待会现场。中国驻济州总领事馆 供图  陈建军致...

与此相反,明显,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 克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思维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收回告诉,请求各地区各部分当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思想政治任务是党的优秀传统、鲜明特色以及凸起政治优势。《条例》以习近平新期间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思维为指导,以党章为基础依据,总结党领导思维政治任务的历史履历特别是新期间头脑政治事情的实践以及理论经验,进一步明确思维政治事情的体制机制、事情职责、内容形式、...

中新网济南9月27日电 题:重症医生马承恩:以生命赴使命 与死神“掰手腕”  中新网记者 孙婷婷  “滴滴,滴滴……”重症监护室内的各种监护仪规律地响着,代表这里的每一个生命正向着生之希望不断努力。  重症监护室(ICU)被称为医院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几乎每天都上演着生死竞速。年过六旬的马承恩是这条战线上战斗了20余年的“老兵”,他常年在ICU与死神“掰手腕”,救治了2万余名患者。马承恩正在查房。(资料图)齐鲁二院供图  上午7时30分,虽已退休的马承恩仍一如从前,准点出现在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齐鲁二院)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  退休后的他本可以在家中安享生活,但日积月累的职业习惯和从医责任感,令他无时无刻不牵挂临床一线。当科室遇到棘手的危重病例时,一个电话,便能让他即刻返岗。在他看来,重症监护室是生死交界的地方,多一分坚守,病人就多一分生的可能。  以“硬功”破“难关”  马承恩是齐鲁二院重症医学科的创始人。1991年,他作为业务骨干参加原卫生部组织的首期“全国危重病项目培训班”,成为国内最早接触重症医学的医生之一。2002年,赴塞舌尔参加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在塞舌尔一年的重症工作经历,令他坚定地把重症医学作为终身事业。回国后,他毅然加入齐鲁二院重症医学科。  马承恩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原定2005年9月16日的开科时间,因为一位食道癌危重患者的到来而提前了两天。  科室开诊后,他带领科里仅有的1名医生和8名护士,在只有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冰毯冰帽等救治设施的情况下,屡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现在回想,那时候患者的病情并不复杂,但对于刚接触重症医学的我们来说,每一步决策都如履薄冰。”马承恩至今仍记得,2011年,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骨折引发严重肺感染,加之本身患有冠心病,继而出现心梗、心衰等并发症,病情危重。被转至医院重症医学科时,老人因多脏器功能受累,救治难度极大。  当时,马承恩连续数日几乎“住”在病房内。每隔两小时,他就俯身观察老人的呼吸频率、查看监护仪数据,对照化验单一遍遍琢磨用药剂量,在病历本上密密麻麻标注调整思路。一个多月后,当老人能自主坐起、开口说话时,马承恩悬着的心才放下,看着老人顺利康复出院,他松了口气。  在他看来,全科知识、先进技术、丰富经验是重症医生战胜死神的三把“利剑”。  为掌握“人工肺”技术,马承恩2017年派团队赴河南、长沙等地学习。2019年,他带领科室人员首次运用人工肺成功抢救暴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患者。2021年,科室团队又运用“人工肺”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这是山东首例在全程完全清醒状态下实施“人工肺”救治的案例。  目前,“人工肺”“人工肝”等仪器已成为马承恩团队的“常规武器”,他们借此成功救治了众多病患。  以“生命”赴“使命”  多年来,马承恩始终怀揣着一颗医者仁心,奔赴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将希望的灯火传递到更远的角落。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全力收治伤重者,实现“零死亡、零截肢、零感染、零并发症”。新冠疫情发生后,医院紧急组建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马承恩(右二)披挂上阵,担任131人整建制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紧急驰援武汉。(资料图)齐鲁二院供图  新冠疫情发生后,58岁的马承恩虽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胃病等多种基础病,每天需服用11种药物,但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抗疫。在武汉支援期间,他常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待在病区。  2022年11月,命运给了马承恩沉重一击,他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然而,就在确诊前,他还在病房里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肿瘤切除手术后,马承恩的身体变得极为虚弱,免疫力持续下降,原本的皮肤病和鼻炎也加重了,面部、双臂、脖颈起满红疹,必须依靠激素药膏进行缓解。  但即便如此,术后仅仅三个月,马承恩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劝阻,毅然回归工作岗位。在这期间,他多次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回家休养,但每次还没等完全康复,他就又迫不及待地回到临床一线。  “齐鲁二院是我工作一辈子的地方,这里有我热爱的事业,有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有需要我的患者。”马承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以“初心”换“真心”  ICU是医院为数不多患者与亲人长时间分离的科室,一道门,隔开了最亲的人,也隔出门两边亲人的焦虑。“ICU医生必须做好患者和家属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家属充分理解治疗的每一个步骤,我们和家属要一起努力给患者以生的信心。”马承恩说,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ICU医生的“基本功”。  “这里或许是生命的最后一站,但绝不是希望的终点。有些情况我们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如愿,必须让家属清楚这一点。”从科室建科第一天起,马承恩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上午查完房,上级医师必须逐一找到每位患者家属,用通俗的语言如实讲解病情,既不隐瞒风险,也不夸大希望。  “我们将监护仪上的每一项指标、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都耐心地跟家属解释。”在马承恩看来,只有和家属把情况说透,把顾虑打消,他们才能放心把亲人交给医生。  马承恩的这份初心,也成了科室的“人文底色”。多年来,无论是凌晨抢救后的及时告知,还是节假日里的病情播报,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马承恩正在查房。(资料图)齐鲁二院供图  齐鲁二院重症医学科的战斗力绝不止于个人医术,更在于团队的整体水平。“重症救治容不得短板,哪怕一个医生能力不足,都可能影响病人安危。”马承恩一直把提升团队能力作为重中之重,除了组织参加学术会议,更严抓每日查房。“查房过程中,结合病例现场提问,会的人加深印象,不会的人下班后主动查资料,让大家渐渐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  齐鲁医学精神的传承,既体现在医术业精于勤的不断学习和提高,更体现在全心全意对待病人,让病人感受到温暖。马承恩说:“这种传承不是语言,而是行动。老一代齐鲁医学人把实践经验和齐鲁医学精神传给我。我也必须传给年轻医生。”  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承恩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他用20余年的坚守证明,所谓“英雄”,不过是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自己的“日常”,把对生命的敬畏,变成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在马承恩守护着的重症医学科病房里,监护仪的“滴滴”声依旧,那是生命的节拍,也是一位位医者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战歌。这个声音,见证着医者永不褪色的“生命承诺”,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无畏前行,永不止步。(完)--> 【编辑:刘阳禾】

数据显示,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各高校正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构建起全链条、全流程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稳步迈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  应届毕业生  组织进企面试定向挖掘岗位-->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高效对接优质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多所高校积极行动:北京科技大学锚定学科特色,组织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现场面试,打造“走访-实习-录用”快速通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定向挖掘岗位并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北京交通大学更设立专项奖励金,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与基层。一系列精准举措从高校统筹、院系发力、政策激励多维度入手,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李占魁没想到,自己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命中”,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经过答辩考核后,他将有可能收到宝钢股份的录取通知书。结果会在9月出炉,而这个时候,正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刚刚开始秋招的时刻。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就业辅导中心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三方意愿共同促成的。一方面,企业希望能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去企业实地参观,而高校本身也在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在2024年推出,由校领导带队组织应届毕业生走入行业一线,走访重点企业,了解各方就业需求。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琳茹介绍,今年,学校组建了12支就业先导团队,300余名师生分赴全国15个省份,走访了40余家重点企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9名优秀学子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录用通知。今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就有13名北京科技大学同学进入暑期实习中,顺利的话,他们有可能在实习后获得企业发放的录取通知书。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告诉北青报记者,学院积极织密校企合作网络,依托学院“企业行”活动积极拓展企业资源,加强与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联系,增加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机会,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开展研学研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通过校友接洽、企业来访、定向招聘、访企拓岗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杨中英介绍,学院还建立了优质雇主单位名录,动态维护合作企业数据库,开展校友所在企业定向推荐。在鼓励和督促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基础上,学院定期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校园招聘活动实效。  中国人民大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注重发挥院系力量,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举办大量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走访高质量用人单位410余家,为毕业生定向挖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尤其是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共举办180余场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1900余个,参会学生5900余人次。学校还注重维护对接近百家先锋人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位纳入合作范围。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家乡,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站。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一位工人师傅指着积压的黔东南山货感慨:“要是调度系统再快些,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胡云,他愈发清晰,改变家乡需要真学问、硬本领。  胡云是北京交通大学前往基层就业的学生代表之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以“国家所需即为交大学生所为”的就业导向,制定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行程路线,实现对西部地区全覆盖,指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与广西、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洽谈对接,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着力提升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需适配度。  为了鼓励更多毕业生前往西部、前往基层就业,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典型示范激励工程”,学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项奖励金,重点对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给予2000-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奖励。每年评选奋飞奖,举办基层工作训练营。2024届,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3.6%,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7%,一名毕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项目录用。2024年,学校发放奖励金60余万元,167名学生被授予奋飞奖。两名师生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  在校生  提前规划职业入学开始筹谋  暑假里,北京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吴紫涵(化名)兴奋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发现,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2025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让他颇为意外:“职业教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吗?”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就业工作不能只针对大四学生,就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就业要从大一新生入校时开始抓起,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尽早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到手续后发现,自己和所有新生一起,需完成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先导课。据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新生往往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而且入学一年后就面临大类专业分流,所以学校要帮他们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相关职业,对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尽早规划。等到入学后,还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指导类课程,包含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能力专题提升、创业教育等内容。其中面向本科生14门、研究生8门。  在北京科技大学,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甚至从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在新生军训时推出了“新生体验日”活动,让新生用半小时时间体验大学四年的生活,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选择。有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在她看来,比起提升学生求职能力,高校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起的作用更为重要。比如如今一些学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就是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看到不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唤醒他们职业生涯的灵感。  北科大开设的全校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本科四年,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生涯困惑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之外,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周四工作坊、周五训练营,立体环绕式解决学生的生涯困惑。到了寒暑假,“抢跑计划”“迎战秋招”“研后冲刺”“暖冬行动”等活动则为同学们提供实用技能培训。胡琳茹就经常接到学生咨询,请她帮忙修改简历。  离校毕业生  离校不能断线服务温度不减  近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上线,专门为已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持续推荐针对性强的岗位信息。传统上,大学毕业生一旦办理离校手续就成为了“校友”,不再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指出,当前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是重中之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从教育部到各级高校,都把已离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做到“离校不断线”。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的岗位信息来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其特点是可以结合毕业生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求职愿望等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这些岗位信息通过学信网公众号推送,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毕业生需要关注该公众号。此外,暑假以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陆续面向2025届和2026届高校毕业生推出6个专场招聘会,其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涵盖全国多个省份和行业。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区招聘网页看到,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通信/电子、生产/加工/制造、制药/医疗、教育等十余个行业,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类别。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带动下,在京高校在服务离校毕业生方面也积极作为。5月初至暑假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中农云”学生就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百日冲刺·离校不离心”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接暨2026届提前批暑期实习专场,为未落实就业单位的2025届毕业生找工作、非毕业年级学生实习搭建了一个专门的线上对接桥梁。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登记并投递简历后,用人单位可以在线筛选简历,然后与毕业生约定时间在线视频面试。  同样在暑假里,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专任教师孙雅楠注意到,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职位多为电子商务,于是她给英语专业2025届一位已离校毕业生打去电话:“这个企业的职位和你比较匹配,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招聘信息,如果能进面试,我们可以通话模拟一次面试。”据胡琳茹介绍,对于已离校未就业的学生,北科大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各院系就业老师每周都会和他们联系,询问其求职进展并同步给他们就业消息。现在,一些已经毕业很久想要换工作的同学还会与胡琳茹联系,一些毕业生手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还会请她推荐学弟学妹。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针对已离校但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会建立专门的支持联系群,将给在校生的就业信息同步给毕业离校学生,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向推荐,同时为他们返校参加现场招聘会、三方协议领取或更换等提供便利。  文/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编辑:于晓艳】

📖 相关文章